打开
关闭
当前位置:7017k小说网 >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第六百五十五章 端倪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 作者:墨观澜 | 更新时间:2022-11-17 20:49:17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没有了 (快捷键:→)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
  “陛下的驾崩,多半是有问题的。”于延益有七成把握。

   “根据李濒湖和万密斋的验证,加上曹正淳的说法,那天长丹应该是已经练成了。若是陛下服下了天长丹之后才殡天的,那便不是正常死亡。”赵正思考之后说道。

   于延益摇了摇头,“先帝的遗体不只是我等大臣,万密斋也看过,如果真的先帝并非寿元耗尽,而是死于非命,在万密斋的眼中是瞒不住的。”

   万密斋虽然热衷于官场名利,但是原则性还是有的,让他配合别人去弑君,是不可能。

   “若是先帝没有服下天长丹,或者天长丹失效了。那以先帝的病情,随时驾崩都是有可能的。”

   赵正没有反驳于延益的话,他从锦衣卫的情报之中也大概知道先帝当时的情况。

   气若游丝,病入膏肓。

   其生命其实就是完全系在了李濒湖和万密斋的医术之上。这么一想,先帝的驾崩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于延益沉默片刻之后,开口道,“赵千户,还有一件事情要劳烦你!”

   “于大人请讲,但有吩咐,赵某无所不从。”

   这就是于延益的人格魅力,不过是短短几个月,赵正便对这位大周的内阁首辅佩服得五体投地,甘为前驱。

   “请你去找一趟九公主殿下,请她代老夫邀请韩尚宫来此一叙。”

   “韩尚宫?”赵正滴咕了一声,然后便想到了那个一直隐藏于暗中的组织——丽景门。

   这是在孝慈高皇后遇刺之后组建的,专司守卫内宫皇城的部门,只收天子直属领导。

   赵正身为锦衣卫千户,曾经听过丽景门的事迹,却并没有正式接触过丽景门的人。

   于延益能够接触到丽景门的统领韩苏觅也算是机缘巧合,若是他和韩苏觅没有这样的渊源,估计也接触不到丽景门的人。

   赵正听到于延益的话,还是有些迟疑的,丽景门为护卫后宫的存在,即便于延益是内阁首辅,也很可能不买账,就算有九公主出面,人家也不会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和外臣接触吧!

   别说是丽景门的人,就算是一般宫中的那内监侍女,也不会见外臣,更别说是丽景门这个特殊单位的人了。

   于延益当然知道赵正心中所想,尴尬地解释道,“赵千户放心,我和这位韩尚宫……嗯……有些渊源,她多半是会来见我的。”

   于延益支支吾吾了半天,再三斟酌,最后用了渊源这个词。

   主要是别的词也不好用,总不能说她对自己有情吧!

   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如今的于延益已经过知天命的年纪,儿子景瞻的年纪都比杨清源大了,因为其天资一般,没有以科举入仕,在中举之后,前往嘉峪关,任守备副千户,为国戍关。

   如此情形,于延益又如何忍心去耽误韩苏觅呢?!

   赵正见于延益没有细说,便也不好多问,这其中指定是有点什么。

   “是!如今京城之中,云谲波诡,于大人也一定要小心,您府上的护卫力量松散,若是有个不法之人,前来行刺,在下担心您的安全。”

   于延益的府上只有门外有六扇门的捕快护卫,这种防卫力量,面对高手有和没有基本一个样,只是一个象征性的作用。

   于延益矜持一笑,“赵千户不必担心,一般的洞玄之境还伤不到我。”

   于延益的一身浩然正气,浩如烟海。他虽然不会主动施展,但是遇袭之时也会自动护住。

   晋阳战场之上,后金第一女剑士,后金郡主,“玉步摇”孟青青,施展无数手段,其剑锋剑气都难以靠近于延益的七尺之内。

   杨清源听说之后,甚至怀疑,于延益是因为怕疼,所以联系武功的时候全在点在防御上了。

   浩然正气,至纯至正。

   别说是孟青青了,杨清源不用诛仙剑、绝仙剑以及万剑归宗,估计也破不了于延益的防。

   赵正听了于延益的解释,自然也没有怀疑,剑君杨清源破不了的防,这天下也没有多少人可以破。

   “于大人即便您自身安危无恙,万一进个盗贼小偷,也不好啊!”

   “哈哈哈!”于延益闻言不由放声大笑道,“我府上可没什么东西偷的?!朝廷的公文都留在武英殿内,我家中并无什么贵重物品,如果那些贼人看得上,就将庖厨之中的一缸大米两捆大葱三桶豆油,还有五十斤棒子面一并带走吧!”

   以于延益的俸禄也就是勉强够家中开支。

   一身廉正,两袖清风。

   家无余财,怎会畏惧窃贼?!

   ----------------------

   北境,天马集。

   赵敏看着从梁王府传来的消息,大脑开始了飞速的运转。

   大周的皇位更替,对于现在的梁王府有着巨大的影响。

   扶持梁王府的计划是已故大周太宗文皇帝同意,杨清源亲自实施的计划。

   现在周帝的驾崩,让大周扶持梁王府的计划产生了变数。

   原本这个消息该是一开始就传给赵敏的,但是因为当时赵敏并不在府中,而梁王府的主事是察罕帖木儿,所以这个消息到他这也就停止了。

   直到这次赵敏汇总情报,才发现了这份至关重要的情报。

   周帝驾崩原本就不能是一个好消息,他是明君但长于内政,不愿轻启战端,是传统意义上与民更始,文治天下的圣君。

   这样的君主对于现在掌握了窝阔台汗国的梁王府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

   若是新君好战,那么靠近大周的窝阔台汗国就是他们的第一目标。

   而这份情报之中更糟糕的消息,便是登基的人是大周太子朱瞻坤。

   此人和杨清源势同水火,几乎是不死不休了。

   他如今登基,那么比如会否决杨清源分裂大乾的国策。

   一旦失去了大周的扶持,那么梁王府的形势便不容乐观了。

   赵敏有些烦躁,这大周的皇帝老儿死的真不是时候。她写下书信交予阿大送出。

   信中让梁王加强对于天策军的戒备,现在大周的态度未明,必须多加小心。

   一旁的百损道人看到赵敏如此烦躁,便开口问道,“不知郡主为何烦恼?”

   当年百损重伤之时,梁王曾经救过百损的性命,他虽然是邪派高手,杀人不少,不过却是恩怨分明之辈。加之这些年他一直为梁王府办事,身上已经打上了梁王府死忠的标签,百损已经和梁王府绑定,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赵敏也没有隐瞒什么,直接将此事说出。

   背靠大周,自立为王。

   只是赵敏之前为梁王府定下的国策,现在这个国策要无法实施了。

   百损道人闻言也是眉头紧锁,大周之强,威压四海。

   之前的土木堡之战,四夷诸国还以为大周已经衰弱了,一个后金都能大败大周。

   但是现在一个个都噤若寒蝉。

   杨清源作为名义主帅,由赵天麟和秦颐岩实际统兵的两路大军已经攻陷了后金的九成土地城池。

   现在的后金就剩下,盛京、大源等寥寥数城,后金残余势力龟缩于城池之中,灭国只是时间问题。

   大周还是那个大周。

   有大周的支持,梁王府不说雄霸草原,自立一国定然是不成问题的。

   “若是杨清源能投效郡主就好了,这小子不仅仅武功不赖,更是文武全才。”

   百损道人的一句话让赵敏眼睛一亮。

   是了,周帝驾崩太子登基对于梁王府固然不是什么好消息,但是对于杨清源来说,这个消息更是糟糕。

   太子登基,意味着杨清源在大周的仕途便到此为止了。

   新君比如会清算与他为敌的杨清源,即便是张三丰是大周的国师,天下无敌,但在朝政之上又有什么用呢?!

   最多也就是保住杨清源的性命,杨清源在政治上也不会有所作为,只能在江湖之上遨游浪荡,这显然不是杨清源想要的。

   之前,梁王府招揽不了杨清源,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开不出比大周更高的价钱。

   太子登基之后,杨清源便一无所有。

   若是此时梁王府愿意以宰辅之位相托付,未必没有机会。

   杨清源的治政之能暂且不提,那练兵带兵的能力堪称逆天。

   以赵敏的出身,自然是熟读兵法,可任由她如何复盘,都难以想象晋阳之战是怎么打的。

   有杨清源统领梁王府的精锐骑兵,别说自立为王了,击溃大乾也不是没有可能性。

   一语惊醒梦中人啊!

   赵敏已经在考虑这个计划的可能性了!

   梁王府意在草原和大乾,与大周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所以对于杨清源心理和道德上的压力应该也没那么大。

   若是真的不行,她也可以牺牲一下自己,嫁给杨清源。

   双方结为姻亲,彼此更加信赖……第一个孩子可以跟杨清源姓,但是第二个孩子得姓帖木儿,以自己哥哥那个个性也当不了皇帝,自己在他的扶持之下,可以当大乾的第一个女帝,等百年之后,可以让自己和杨清源的孩子继位……这一波,简直赚麻了!

   我,赵敏,计划通!

   ……

   原本还因为周帝更迭导致梁王府政策变动而烦恼的赵敏,突然开心了起来。

   --------------------------

   神都,宣阳坊。

   九公主虽然年纪不大,尚未成亲,但是她深得天子宠爱,在宣阳坊中为她修了一座公主府,封号长康。

   别看是公主府,那但是可比十三的王府大了两倍有余。

   小十三也封王了,那是先帝尚在之时册封的,封号吴王。

   自古王爵,以秦晋齐楚最为尊贵。但是本朝太祖自吴越之地起兵,在称帝之前,就曾自封为吴王。

   所以,原本次一等的吴王,在大周的尊贵程度丝毫不下于秦晋齐楚四王,甚至略胜一筹。

   虽然十三是庶出,但是这些年在杨清源的教导之下,十三也是成长飞快。

   若不是他非嫡非长,先帝甚至考虑将他也列入皇位的候选人。

   不过十三终究还是被出身所累,最终先帝没有考虑他,但是为了补偿十三,先帝给了他一个吴王的尊号,并将十三封在了繁华吴越之地。

   自从太子登基之后,小九和十三就搬出了皇宫。

   杨清源不喜太子,虽然未曾在十三和小九面前明说,以小九和十三的聪慧和政治眼光又怎么会看不出呢?!

   新帝也因为杨清源的原因,对小九和十三不喜。

   而且小九和十三的生母也前往感业寺为先帝祈福不在宫中,与其在皇宫之中和太子相看两厌,不如搬出皇宫来更加清静自在。

   而今日,十三便在小九的府中。

   “赵千户,不知你今日乔装改扮,前来拜访本宫,有何贵干?!”

   在外人面前,小九便是雍容大气,华贵不凡。

   原本这个锦衣卫千户,小九是不想见的,锦衣卫和她素来没有什么交集,她也不想和锦衣卫有什么牵扯。

   不过来人却将一封内阁首辅于延益的书信呈上。

   于延益给小九和十三上过课,但也没有太多的关系。

   然,于延益却和杨清源关系极佳,所以小九最后还是打算见见这个赵千户。

   “不是卑职想见长康公主殿下,而是于大学士想请殿下帮一个小忙。”

   说着赵正从袖中取出了一柄玉骨扇交给了侍女。

   “此物为凭,还请殿下相信卑职。”

   小九接过玉骨扇打开,便知道了其来历。

   这种玉骨扇虽然名贵,但是很常见,但是上面的字迹却做不得假。

   这是杨清源洞玄之后,所提写的扇面,杨清源的瘦金体原本便丰神清俊,难以模彷,这字迹之上的剑意更是宛如透纸而出,这一看就是杨清源的手笔。

   而杨清源只替两个人提写过扇面,一个是郢国公府的小公爷冯虔,那时的杨清源还是元化之境,字迹也不似这般锋芒无双。

   这是杨清源回京城之时给于延益留下的信物。

   凭借此物,于延益可以在危急之时,直接命令大理寺的高手。

   此时,这玉骨扇被于延益作为信物交给九公主。

   小九将此扇递给了一旁的十三。

   十三看后开口道,“皇姐,这确实是师父的字迹无疑。”

   在确认身份之后,小九的语气明显就变得和善了起来。

   “赵千户,于大学士让你前来,所谓何事!”

   “于大学士想请公主联系一个人。”

   “何人?!”

   “尚宫局尚宫,韩苏觅。”

   ……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最新章节http://www.7017k.net/dalisiqingdejianghurichang/,欢迎收藏本书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没有了 (快捷键:→)
新书推荐: 我的七个姐姐绝色倾城命格被换,侯门主母打脸搞钱赢麻了全球淹没:我囤出了一座城池近身战神霍格沃茨:全家黑巫师的我怎么白我用恋爱系统成就最强!人在战锤,求你别赞美哆啦万机神都市神眼医仙我真没想红啊华娱之学院派大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