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关闭
当前位置:7017k小说网 > 明国万历

第一百五十一章 上任

明国万历 | 作者:键盘战斗家 | 更新时间:2022-01-13 01:03:41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
  俺答汗结束了草原和大明两百年来的战争,迎来了和平,对双方都是好事。

   俺答汗收到大明皇帝的回复,虽然内心的目的并没有达成,仍然按下不满,奉表并献鞍马,以示心意。

   朱翊钧收到心意,得知俺答汗率部众去了青海,内心大喜。

   历史像一片迷雾,虽然有蛛丝马迹可寻,但是没有人敢保证能猜准迷雾中的事迹。

   所以虽然和平了几年,但是各军镇仍然每年要耗费众多的军费,包括修建剁墙等,例如今年宣府奏请修北墙,修滴水崖历鹏堡,龙门卫至六台子墩等。

   连戚继光也上奏,赞成修建蓟昌二镇军台二百座。

   因为他们不知道历史的迷雾。

   但是朱翊钧知道。

   对于这些奏请,朱翊钧都留中不发,除非兵部强烈要求的地方才会同意出钱去修。

   朱翊钧先派了使者,封赏俺答汗,回复他的心意,他愿意和俺答保持和平。

   赏大红莽白泽各纻丝衣一袭,采段十五表里,其妻大红五采纻丝衣两套,采段四表里。

   其弟以及长子,大明封的都督同知,各采段八表里,阔生绢二匹,五采纻丝衣一套,木棉布四匹。

   只要受封过大明官职的鞑靼部落大小贵族,按照官职,与大明亲厚程度,皆有赏赐。

   “朕登基大宝以来,为中国天子,第一年二十万兵平四川,第二年五十万兵平广东,第三年三十万兵平云贵,如今四海威服。

   朕在京城又立新军十万众,皆壮儿,日夜操练,虽兵锋之甚,但朕知道国之虽大,好战必亡。

   顺义王向中国心之愿望,虽顺义王人在草原,与朕虽远,朕却能感之其心意。

   朕登基以来,唯此处太平,朕心甚慰。

   如今朕用百万兵扫平八方,虽兵多将广,却不愿意再生兵事,愿意马放南山刀枪入库。

   顺义王之前向先皇发誓,与大明世代友好,永远和平,如今朕回复顺义王,朕希望两族亲如一家。”

   俺答汗听完大明使者的宣告,揣摩着大明皇帝的话,虽然大明小皇帝不太聪明的样子,但还是有点头脑的。

   亲如一家。

   俺答汗灵光一闪。

   要论眼光之精准,俺答汗的确聪慧过人。嘉靖朝大明对马市的态度反反复复,嘉靖朝最后二十年,俺答汗都放弃了。

   一直到隆庆年间,抓住了一纵即逝的机会,和大明定下了和约,隆庆议和。

   可以说是俺答汗主动促成的,大明这方面,乃是被动方。

   “大明皇帝说愿意亲如一家,我如何敢反对,这就送上亲孙女给大明皇帝,以后成为一家人。”

   大明使者傻眼了。

   俺答汗故意装傻捉字眼,大明使者只能八百里加急,把信息传回大明。

   有人反对,有人赞成。

   最后还是看朱翊钧本人的意思。

   对于外藩国女子入宫,这是有先例的,例如朝鲜就经常派贵女入大明。

   不过朝鲜比较恶心,随朝鲜贵女入宫的侍女,后来回了朝鲜,满口污蔑大明皇帝那话儿不行。

   朱翊钧怎么会反对呢,立马回复俺答汗,“可”。

   天时啊。

   这就是天时。

   朱翊钧不会错过这个机会,所以大肆调动九边武将。

   这么大的调动,很多人都担忧,因为他们不知道历史上的形势,就像迷雾一般。

   而朱翊钧知道这些迷雾中的东西。

   得知俺答汗率部众去了青海,朱翊钧就再也没有顾忌了,这片迷雾中的事务,并没有发生改变。

   至于会有边将内心不满,那就憋着,因为他们没有大势,如果是嘉靖朝的形势,朱翊钧当然不敢。

   辽东方向,朱翊钧就没有大动,因为那边的敌人是土蛮部,和大明处于敌对状况。

   现在京营有八卫,内有马芳等老帅,外有戚继光镇守,地方还有俞大猷等名将可用。

   这种机会,错过了的话,朱翊钧自己都得骂自己枉为两世人。

   御前营改编这几年来,头两年的将门之后大举外调,一等的充八卫,二等的充京营,三等的充外军。

   如今更多的中低级将领也熬到了出头的机会。此次调动九边,就有大量的御前营的侍卫被派去充任中级将领,

   几个月来,兵部命令不断,或升或调,整个京城的目光都吸引了。

   有明眼人揣摩圣人的思路,最后发出感叹,皇帝年轻,性子还是冲动,赌性太大了。

   万一那俺答汗出尔反尔怎么办?九边乃重镇,国家长城,这般不顾军心乱来,嘉靖朝京城被围之事可能又会上演。

   张居正也不得不出面劝告,人心难测,鞑靼出尔反尔之事也多,需要有防备之心,不能轻信。

   这些担忧都是对的,朱翊钧也无法解释,只能一意孤行。

   如果换成前两年,他可能还没有这个威望,如今形势不同了,他有一意孤行的资本。

   见说服不了皇帝,张居正只能摇头离去。

   张居正找到马芳,请他出面劝告皇帝,马芳拒绝了,他的想法又是不同。

   九边的确需要大换血,因为弊端太多了。

   至于俺答汗出尔反尔,马芳认为这几年京营可用,特别是八卫,哪怕俺答汗攻入内地,他有信心率领京营教俺答汗好好做人。

   “张公勿忧,无事矣。”

   听到马芳的话,张居正点点头,只能如此了。

   不光京城文武百官,九边军镇各武将都在观望,朝廷这事办的急切,不顾及其他,仿佛走独木桥一般的危险。

   都在盼望着哪一处出事,让皇帝收回成命。

   可惜真的无事。

   俺答汗走之前,招来亲弟子孙,严令他们不得骚扰大明,有损害马市的行为。

   鄂尔多斯,永邵部同样也收到大明皇帝的封赏,因为俺答汗带的好头,各部对于大明的官职,从原先的无所谓,到如今的暗自比较。

   几个月下来,各地将领大变动,大势已去,皆定。

   形势就是如此。

   好的时候,万事皆容易,而坏的时候,想全力做一件事都寸步难行。

   凌云翼招来八卫将领,选派部队去辽东,李如松是指定了的,但是话不能这么说。

   凌云翼先让众人说,果然李如松抢先拍了桌子,说自己一定要去。

   最后定了杨元和李如松,各率部众一千人,作为总督梁梦龙亲军,声势浩大的上任。
明国万历最新章节http://www.7017k.net/mingguowanli/,欢迎收藏本书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新书推荐: 我的七个姐姐绝色倾城命格被换,侯门主母打脸搞钱赢麻了全球淹没:我囤出了一座城池近身战神霍格沃茨:全家黑巫师的我怎么白我用恋爱系统成就最强!人在战锤,求你别赞美哆啦万机神都市神眼医仙我真没想红啊华娱之学院派大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