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关闭
当前位置:7017k小说网 > 明国万历

第一百五十五章 八闽

明国万历 | 作者:键盘战斗家 | 更新时间:2022-01-13 22:54:05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
  刘侃升福建布政司参政没两年,不同的是,他是福建升起来的,原是福建右布政使。

   他的前任调去了云南。

   论资历,他不惧耿定向,论地方实权,他在福建为官多年,威望甚重,可以说是耿定向绕不开的人。

   新来的巡抚,对外冷漠,表示公事公办,他内心实际上松了口气,他还真不想和耿定向打交道。

   作为福建主官,他对朝廷的动向一清二楚,知道耿定向来福建是干嘛的。

   清丈田亩,谁去丈量?还不是地方的人去丈量。

   他收到私人信件,知道耿定向从新政司带了二十余人,来协助清丈田亩,但是二十个人能干嘛?

   福建八府,一府多少个县有多少个乡?跑断腿又能如何。

   他不会反对耿定向,耿定向要他怎么配合,他就怎么配合,但是他绝对不会出面惹这一身的骚。

   差事是耿定向的,功劳也是耿定向的。

   既然此人上任,表现出要公事公办,那就公事公办,不要走私情,所以刘侃并没有单独见耿定向。

   福建布政司右布政使刘继文,布政司左参政邓之屏,右参政宋豫卿,福建提学胡定,按察使司按察使徐中行,副使陶承学,沈淮……

   都是当官多年的人,见到这个场面,耿定向就知道了刘侃的内心想法。

   此人性格强势,不会因为言语而全力支持自己。

   来都来了,都是同僚,耿定向收起冷脸,露出笑容,一一寒暄完,众人才按座位坐定。

   虽然耿定向坐的主位,但是人们说话行动中,多隐隐透露出刘侃才是中心。

   耿定向满面笑容,不理会众人言论,轻声念了一首诗。

   “风敛长空宿霭消,千山极目思迢迢。沧江雨色收枫叶,银汉秋声入柳条。古洞殷雷还吐雾,闲云拥日故回潮。坐来一酌甘泉水,欲借山人五石瓢。”

   众人有人茫然,有人不可思议,刘侃拱拱手,神色难以言明,勉强笑道。“想不到耿抚台也听过鄙人的粗俗之作,羞煞也。”

   原来是刘侃的诗,怪不得此人莫名其妙的念诗。

   刘侃内心难受起来了,自己作诗只在同僚朋友中传过,并没有什么名气,而此人竟然知道自己的诗,说明了什么?

   此人上任之前,就把主意打到了自己身上,刘侃内心不豫起来,因为他真不想沾染清丈田亩的事。

   此人这么费尽心思要了解他,现在想要推诿的话,肯定要花一番大力气了。

   还有此人到底是从何处得知自己诗的?过去了这么久,必须是熟人才会有笔墨,那为何熟人却没告诉他,起码透个风,告知有人打听他。

   这在官场也是一种能力的表现,说明在这一项事情上,耿定向的人脉不弱于他,至少他的一个熟人更偏向耿定向。

   “刘使君大才,此作山水言志,常人不及也。”

   耿定向的示好并没有让刘侃高兴,忍不住问道,“耿抚台从何处得知此诗?”

   “此乃小事。”

   都是明眼人,不会让气氛僵硬,以致于众人都尴尬,所以有人插诨打趣,说道。

   “我也听过刘使君的诗,我念给大家听听,山树参差石径斜,雨余飞瀑过桑麻。山翁放罢村前犊,倚杖溪头护稻花。”

   众人惊叹。

   “开樽飞鸟外,倚杖暮钟时。天截余霞断,人梯石磴危。远村连野阔,小谷得秋迟。不觉归来暮,家家正晚炊。”

   刘侃见状,不在追问耿定向此事,露出笑脸,指了指众人。

   “你们皆打趣我,岂不知今日是来听耿抚台问话。”

   “哈哈啊,岂敢岂敢。”

   “我不比刘使君诗才,和诸位同僚第一次见,今日不谈公事,只谈私情。”

   “还是不谈私情的好,如今考成法严苛,公事公办才能交差。”刘侃边说变笑。

   他笑,其余人不敢笑。

   耿定向笑了。

   “公事要办,但是人有七情六欲,不是石头物件,同僚之情又如何能冷落呢。”

   阁楼的一场见面会,众人都难受的很,最后结束的也匆忙。

   邓之屏私下找到刘侃,问为何白日有点不近人情。他和刘侃一样,都在福建为官多年,从副使升为参政。

   虽然是刘侃的下属,但是两人私交却很好,白日也是他尽力在维持。

   刘侃叹了口气,把自己的想法说了。

   邓之屏点点头,新来的巡抚带新政司来上任,明眼人都知道事情不会简单。

   对于朝廷要在福建清丈田亩之事,他或多或少也有耳闻。

   “君乃地方主官,此事推诿不过去的,必须要拿个主意,不然会陷入被动。”

   刘侃又叹了口气。

   他不是不做事的人,在福建为官多年,对地方的弊端比谁都清楚,朝廷只知道福建偏远,把福建当做试点。

   朝廷的心思他太知道了。

   福建就是被整坏了,也无足轻重,大不了重来嘛。不然为何不在直隶,不在江淮呢?

   福建才多少田亩?

   但是他不行啊,他是地方的主官,福建事坏,不说他的前程,就是他做官的志向也不愿意如此。

   “福建的官太少了啊。”刘侃答非所问,摇了摇头。

   邓之屏却明白了刘侃话里的意思。

   在朝廷,福建本土官员的话语权太少了,本土官员上奏的事情,在朝廷没有人应援,诸事难办。

   嘉靖朝禁海,多少福建官员上疏反对,却连个水花都没有,不就是因为福建在朝廷发不出声音吗。

   福建虽远,但是事情却复杂的很,治理福建绝不能硬来,而此次朝廷的意思,刘侃很明白。

   清丈田亩就是要按照朝廷的意思来,不行就要硬来。

   刘侃此时的心情,很压抑,太多的不满,想要去朝廷当面质问诸公,到底懂不懂福建的事。

   福建的百姓,到底还是不是大明的百姓。

   刘侃可以支持朝廷在福建清丈田亩,但绝不赞成朝廷乱来,更不是随便派个人来,带几十个吏员,一副大动干戈的模样。

   只能说大明疆土太大了,福建太远了,而偏偏福建的官员,在朝廷少之又少。

   朝廷如何才能重视福建,听一听福建百姓自己的声音啊。

   “福建多事矣。”

   听到这句话,邓之屏明白了刘侃的心意。

   刘侃虽然不是福建人,可是在福建为官多年,心里终归还是装着八闽的。
明国万历最新章节http://www.7017k.net/mingguowanli/,欢迎收藏本书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新书推荐: 我的七个姐姐绝色倾城命格被换,侯门主母打脸搞钱赢麻了全球淹没:我囤出了一座城池近身战神霍格沃茨:全家黑巫师的我怎么白我用恋爱系统成就最强!人在战锤,求你别赞美哆啦万机神都市神眼医仙我真没想红啊华娱之学院派大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