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 药功篇(二)
相王讲鬼故事 | 作者:黑暗仙王 | 更新时间:2022-08-14 17:50:50
推荐阅读:
四、治疗方法与药方
伤科疾患往往需要及时抢救,包扎止血,骨折者还需接骨复位;对局部损伤的治疗,还有种种办法,如推拿疗法、点穴按摩疗法、针刺气功疗法……以上这些不准备在本章进行阐述,我只着重介绍一些筋经功秘传外用与内服的药方。
这些药方经我数十年实践验证,均有突出疗效。
我在治疗伤科疾患时,除内服法外,多采用外用敷药的方法,因为敷药能直接作用于患处,使局部皮肤吸收渗透药力,促进皮肤血管扩张、经络疏通和气血调和,故收效快,对于其它部位也没有影响或影响较小。
而且不象内服药那样严格,不受病人的体质、旧病等的限制,因此用药范围也就更加广泛。
我将自己多年在医疗实践中使用的一些方药,包括汤药、药酒、丸散等提供出来,供大家研讨。
一、内服汤药
内服汤药主要采用活血祛瘀药,配以行气理气等药,适用于跌打损伤所致的血行不畅或血行瘀滞所致的内外伤(骨折、瘀肿疼痛,及痹症血行不畅等等)。
汤剂起效较快,“汤以药之,治大病用之”,并且易于加减变化,只要血行得以通畅,瘀滞得以消散,则可获得通经止痛,消肿散瘀之效。
1.内服药方之一
细辛15g 杜仲20g 故脂25g 怀牛膝25g
苍术20g 赤芍15g 陈皮15g 祖丝麻10g
木瓜20g 桂枝20g 川笃30g 制川乌15g
当归15g 天麻15g 甘草15g
用法:每剂服二日,日服二次,水煎,童便二杯冲服。
2.内服药方之二
红花9g 碎补9g 龙骨6g(火燈) 三七9g
当归9g 桂枝6g 川莒9g 桃仁9g 灵杞9g
甲珠9g 乳香9g 没药9g 广香9g 甘草5g
用法:同上
3.跌损吐血方
壮味10g 芥穗 10g蒲黄 10g 杏仁10g
当归10g 生地15g 麦冬15g 百合15g
贝母10g 降香10g 红花5g 鹿含草10g
牛膝10g 藕节20g 茅草根10g 茜草根10g
甘草3g
此方适用于跌打损伤后出现吐血的患者。
4.还魂方
红花5g 乳香10g 没药10g 灶心土20g
当归15g 血竭10g 白芷10g 土鳖虫10g
白蜡5g 虎骨25g 甘草3g 石葛蒲10g
此方用于跌打重伤后昏迷不醒者,水煎服,
二日一剂,日服二次。
5.跌打散瘀方
当归25g 泽兰20g 赤芍10g 青木香10g
红花5g 丹皮15g 大黄5g 车前草10g
猪苓10g 黄柏(酒炒)15g 桃仁(去皮尖)5g 甘草3g此方用于跌打伤肿、瘀血凝集、大小便不通等症。
二日一剂,日服二次。
水煎后加白酒25g冲服。
6.活血祛瘀方
大黄10g 当归25g 柴胡5g 石枣子10g
土鳖15g 花粉10g 炒甲珠5g 一枝箭5g
灸甘草5g
此方用于跌打止痛,活血祛瘀。
二日一剂,日服二次。
加白酒50g同水煎服。
7.回生汤
人参40g 沉香15g 附子15g 丁香3g 葛蒲 20g
此方用于损伤出血过多而引起的血虚昏迷,水煎浓汤灌之即醒。
二、内服药酒
内服药酒通常以白酒作为溶剂浸泡药物,其特点主要在于酒助药力,使药效更容易发挥,饮用方便,且久贮不坏,外用涂擦也有一定的疗效。
对于久病损伤尤宜,尚可配入滋补强壮等药。
1.跌打药酒
当归15g 三校10g 广七15g 制马钱子10g
红花10g 桂枝10g 苏木10g 内红肖15g
泽兰10g 乳香10g 没药10g 蒲公英10g
血竭15g 自然铜(醋淬)30g 五加皮50g
秦苑30g 茜草30g 川亨15g 地鳖虫15g
甘草5g
此方用于全身性的跌打损伤。
用法:将药研为细末,装瓶内,用老陈酒浸泡7日后可用。日服三次,每次服 15—25g。
禁忌:服药期间忌房事,孕妇禁用。
2.万应跌打药酒
当归30g 红花30g 川莒30g 五加皮20g
虎骨50g 牛膝30g 赤芍20g 皂角刺30g
天麻30g 半夏30g 草薜30g 灵仙根30g
秦苑30g 续断30g 薪术30g 香附子30g
桃仁30g 防风30g 泽兰20g 穿山甲40g
乳香30g 杜仲30g 桂枝30g 桑寄生30g
枸杞25g 羌活20g 没药30g 木瓜30g
碎补30g 三棱30g 丹皮20g 川乌30g
藓皮30g 巴戟30g 苡仁30g 草乌30g
独活30g 故纸30g
此方用于消肿止痛,活血化瘀,适用于一切跌打损伤。
用法:以上各药用白酒5斤浸泡15天可用,每日早、中、晚各饮一次,每次15-25g。
禁忌:服药期间忌房事,孕妇忌用。
3.接骨丹
当归50g 沉香20g 麝香5g 缎猴骨20g
海茅50g 三七20g 殊砂15g 碎骨精50g
血渴15g 木香10g 碎补30g 自然钢(醋淬)30g 乳香(去油)30g没药(去油)30g黄柏20g制虎骨 30g红花10g 金星蛤蟆40g土鳖(酒炒)10个
此方用于骨折手术复位固定后续骨生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用法:将药研为细末,日服三次,每次2-3钱,用白酒15一25g加童子便一杯吞服。
禁忌:服药期间忌房事,孕妇忌用。
三、内服丸药
内服丸药,可以预先制备,服用、保存、携带都较方便,对于损伤较久或较虚弱者为宜。
有吸收缓慢、药力执久的特点。
中医认为“丸药缓也,不能速去之,其用药之舒缓而治”,就是这个道理。
内服丸药处方
三七50g 桃仁50g 大黄50g 雄黄50g 泽兰50g
此方用于跌打损伤后脏腑受损引起的呼吸疼痛、吐血及一切伤后瘀血作痛病。
用法:将药研末调糊成丸,每丸约重5分。服用时每丸用烧酒5钱浸泡2-3分钟后,用酒吞服,不饮酒者可用开水吞服。
身体强壮者每次服一丸:每日不得超过三次,体弱及老幼酌减。
禁忌:孕妇忌服。
四、外用药酒
跌打损伤外用药物多以药酒形成,因为酒本身有促进气血运行之效,配成药酒可激发药物行气、通络、消肿、正痛之力更甚,所以适用于跌打损伤外用。
1.外用药酒方之一
当归20g 血竭30g 木香5g 双龙七20g
乳香10g 没药10g 独活10g 藏红花10g
羌活10g 虎骨10g 肉桂10g 制川乌10g
六汗30g 白芷10g 甲珠25g 制草乌10g
厚朴10g 杜仲10g 玄胡10g 炒大茴香10g
广木香15g 然铜(醋淬)10g 刺五甲皮 20g
此方用于陈旧性扭挫伤、能舒筋活血、止痛去瘀、祛风除湿。
用法:此药可外用又可内服,外用即擦受伤处,内服每日三次,每次10—15g。
2.外用药酒方之二
三七15g 当归10g 红花10g 生川乌15g
乳香15g 没药15g 川艺10g 生草乌15g
狼毒30g 碎补10g 羌活10g 生半夏30g
独活10g 桂枝10g 五加皮10g 透骨消15g
独眼七10g
此方用于各种类型跌打损伤伤未破皮者擦用,能止痛消肿,活血去瘀。
用法:将各药放入瓶内,用酒浸泡10-15天之后即可开始使用。
用药时先将伤处洗净,擦干,然后将药酒遍擦于伤处,待其自干。
一日可擦数次。严禁内服。
3.舒筋活血酒
麝香1.5g 当归40g 川莒15g 南木香10g
乳香15g 没药15g 羌活15g 尖贝母15g
厚朴15g 草乌5g 荆皮40g 白芷40g
独活15g 续断15g 生香附15g 虎骨15g
甲珠15g 木瓜15g 小茴香15g 血竭15g
上安桂(去皮) 15g自然铜(醋淬)15g
此方用于跌打损伤引起的瘀血停滞,有明显肿痛者可以外用;陈旧伤痛及风寒湿痹、血滞筋脉不舒等也可内服。
用法:将各药研为细末,外用,擦伤处。皮肤已破者禁用。
内服可用药末25g泡酒1斤。
服药酒时,将酒瓶摇晃,连渣一并服用。成人每次服药酒15g,早晚各服一次,剂量可随体质强弱加减。
禁忌:孕妇及有热者忌服。
4.附跌打青肿洗方
荆芥10g 防风10g 羌活10g 透骨消10g
独活10g 芥梗10g 祁藏10g 一枝蒿10g
川莒10g 赤芍10g
此方凡跌打青肿而未破皮者均可使用。
用法:将以上各药熬水煎洗,一日三次。重者洗二至三日,轻者洗一日即愈。